規劃作業環境監控之前的工作

[et_pb_section fb_built=”1″ _builder_version=”3.22″][et_pb_row _builder_version=”3.25″ background_size=”initial” background_position=”top_left” background_repeat=”repeat”][et_pb_column type=”4_4″ _builder_version=”3.25″ custom_padding=”|||” custom_padding__hover=”|||”][et_pb_text _builder_version=”3.27.4″ background_size=”initial” background_position=”top_left” background_repeat=”repeat”]

前言

這篇文章是接續前談作業環境監測發展(前篇請點選)而來的
在對於作業環境監測有沒有什麼是隱性的工作!!這次這邊文章就是在說明要執行與規劃作業環境監測前的準備!
在這個環節下應該要做什麼工作呢?有點像是在調查與蒐集現況的感覺,所以我利用專案的流程讓我比較好聚焦與說明
在這個環節需要大範圍的思考(整合管理)以及去辨識有哪些可能的利害關係人(辨識利害關係人)
由於需要一個較系統化的說明,所以接下來的文章我們用流程的概念來說明作業環境監測的工作
而這些工作又需要哪些技術與工具才會有產出,在這我簡稱為ITTO(投入、技術工具、產出)
相關的技術工具有簡化整合成下圖,如果不想看文件的可以直接到最下面看圖
但是也說明一下大家應該要依照公司的狀況去調適作業,這邊說明的是大的架構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家公司

一、整合管理發展主要的草章規範

A:目的
     是要了解與取得高階主管的認同與支持,有了高階主管的認同與支持,也讓高階主管可以了解與知悉你的工作,相信在推動與實施上會是一大助力,而製作產出的草章規範文件可以是一張公文或者是公告甚至於安委會的一張簡報都可以,並非一個很制式化的版本。

B:投入(I)

1‭.‬ 工作環境監測作業工作書
工作環境監測說明書是只工作環境監測中需要交付檢測的對象、物質、時間的一種說明。對於廠區內人員需要依據營運需要、現場需求而提出說明。對外部環境監測廠商而言,應該為來自客戶端的招標文件(例如:提案說明、資訊徵求書、、、、等),工作環境監測工作說明書參考說明如下

1.1營運需求
對於工作環境監測作業管理而言,對於任何一家公司的營運需求可能源自於法規要求、客戶要求、同業規範與環境考量。對於工作環境監測管理而言,通常需要將先前的採樣數據分析結果、改善措施、職業流行病學與成本效益合併分析,才可以更加有利於支持專案的發展。
1.2監測範疇描述
作業環境監測範疇是要依照本次要實施的範疇描述,例如:本次作業環境監測範圍為評估廠區個人暴露實態是否符合法令規範,故本次物理性與化學性均採用個人採樣,不做區域採樣,用以描述出專案營運之間的關係。
‭‬1.3職業安全衛生政策
如果公司有通過OHSAS18001或是TOSHMS應該都會有一個職業安全衛生政策,若沒有取得的公司,廠區的職業衛生人員應該在制定職業災害防止計劃書時,詢問高階主管對於職業衛生或是職業安全的策略願景,而作業環境監測計畫應該是要與該政策或策略願景相符合,確保次部分是與公司的整體性目標相符的,而非相違背的。

2‭.‬ 工作環境監測營運企劃案(Business Case)
營運計劃書是一個以營運觀點來提供所需的資訊,決定是否值得進行投資與實施的一個參考決策用。‭ ‬對於工作環境監測管理而言,通常需要將先前的採樣數據分析結果、改善措施、職業流行病學與成本效益合併分析並透過各種利害關係人的投入後完成,工作環境監測營運企劃案可以是基於以下原因而創立的

 客戶請求(如:EICC、NIKE規範)
 法律要求(如:職業安全衛生法)
 員工反應(如:員工健康檢查異常、員工不適反應)
 製程需求(如:新增未知化學品等等)
而上述的的例子都有可能含有風險因素需要被提出。而指導負責此專案的人員應該要有責任確保能有效率的滿足該營運企劃案鎖定的目標及廣大的利害關係人的需求。

3‭.‬ 企業環境因素
企業環境因素是指會影響、限制或指導作業的東西,但非執行單位所能控制的狀況。而企業環境因素是規劃流程的投入,可以強化或限制專案管理的選項,並且對於產出可能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對於在發展專案章程這個流程組中須考量的部份如下

 組織文化、政治氛圍
 政府或產業標準(例:合格的採一標準與檢測方法)
 基礎建設(例:現有設施與資產設備(採樣分析設備)、工廠設備設施的分佈資訊)
 商業資料庫(例:標準化成本估算資料)

4‭.‬ 組織流程資產
組織流程資產可以分為兩大類分別為流程與程序、公司知識庫

4.1程序與流程
    A‭.‬ 採購與簽核流程了解時程以確保能在時間內完成請購程序。
4.2公司知識庫

a.‬ 歷史資訊與經驗學習知識庫:依照以前的經驗並修正其錯誤的地方,提高本次的成功率。
b‭.‬ 過去作業環境採樣範本:依照公司固定之樣本格式,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增補以完善整體資料。
c‭.‬ 作業環境監測過程失誤記錄:過往記錄確保本次的成功率。
d‭.‬ 過往的作業環境監測數據記錄:分析與決定採樣點數的新增與減少。
e‭.‬ 作業環境實施風險記錄:確保上次的風險是否移除或是需在修正風險係數。
f‭.‬ 員工反應記錄:可分為醫護資料與人員敏感度反應,確保人員的需求是否有完整被考量。
g‭.‬ 當年份新增、改建或整修設備記錄:確定是否需增加新增化學品與採樣地點。

C:工具技術(TT)

1‭.‬ 專家判斷
專家判斷通常是在評估發展專案章程的投入。主要是要以具備特定專業知識或訓練的群體或個人提供,通常作業環境監測中可以由以下來源取得

a‭.‬ 客戶對應窗口:了解客戶的要求事項
b.‬ 部門技術專家‭/‬資深人員:了解現場技術與需求。
c‭.‬ 職安衛專業人員:分析廠內相關問題與衝擊、健康檢查結果與作業環境監測記錄的關聯性、具職業病暴露的潛在危害因子分析。
d‭.‬ 職業醫護人員:健康檢查結果與作業環境監測記錄的關聯性,現場人員不適應的問題回饋、具職業病暴露的潛在病徵確認。
e‭.‬ 職業衛生專家顧問或公司:提供職業衛生相關知識的諮詢與建議。
f.‬ 作業環境監測機構公司:提供相關檢測方法與可靠度諮詢。

2‭.‬ 會議
透過會議中將作業環境監測目的與方向告知相關人員,並在會議中透過相關的專家進行討論,並做成達成共識取得專案認可和承認,而在目前的作業下職業衛生可以利用的會議可以為勞工安全衛生委員會、作業環境檢測範圍會議,或者是透過教育訓練的雙邊互動,如危害通識教育訓練。

D:產出(O)
 工作環境監測作業草章規範
工作環境監測作業草章規範,用來正式核准今年度的工作環境監測專案的存在,並提供主要負責人有權限可以運用組織資源於此專案的活動。所以需記錄以下事項

 工作環境監測管理的目的
 工作環境監測可衡量的目標及需達到的準則
 高階主管的需求
 假設與限制
 高階主管對於工作環境監測的概述與界線
 高階主管對工作環境監測的風險
 里程碑時程摘要
 預算摘要
 利害關係人清單
 工作環境監測需求(例:什麼是構成監測的成功、由誰決定監測是成功的、及由誰簽署接受監測這個案子)
 工作環境監測主要負責人、責任及其權限
 高階主管核准章程的姓名及職掌

二、辨識利害關係人
A:目的
     透過辨識利害關係人的流程,先辨識出所有關係人,分析對於作業環境監測的影響度,了解關係人的關切點,透過前述的方法辨識利害關係人,彙整與分析他們對於作業環境監測所關切的利益、期望、重要性、影響力、、、等,但通常利害關係人很多、而且時間緊迫,所以應該要聚焦於每個階段中對作業環境監測最具影響力的利害關係人,方可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以作業環境監測作業而言,其利害關係人可能會包含:外部社區民眾、客戶、政府機關(勞動部、所屬管理局)、作業環境檢測機構、職業病專科醫師、醫院、公司內部的高階主管、生產單位、採購單位、環保工安單位、醫護單位、需檢測之地點與單位等等,以下就說明利用ITTO來說明如何識別利害關係人。

B:投入(I)

 

1‭.‬ 工作環境監測作業章程
由於工作環境監測作業章程中,會提及初步的利害關係人,受影響的部門、人員、風險等等可能非該部門原有的工作,造成新增的配合工作,此外章程亦可能提及客戶需求,所以必須將該文件納入考慮。
2‭.‬ 企業環境因素
在辨識利害關係人這個流程組中須考量的部份如下

a.‬ 組織文化、政治氛圍
組織文化與政治氛圍對於職業衛生師而言,是一個非常要注意的東西,文化是否被重視,是否有對立的部門,老闆的支持度影響到整個作業的完成度與細緻度,所以在企業環境因素中,組織文化與政治氛圍顯然也是便是利害關係人的一個關鍵性投入。
b‭.‬ 政府或產業標準
職業衛生師執行的作業最基礎的作業就是確認法規的符合度,所以政府的法令規範與產業間的標準,也是作為辨識外部利害關係人的一個投入基準。
c‭.‬ 全球或台灣當地趨勢或慣例
職業衛生師應該要對於各類的職業病、意外事故的發生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敏銳性,對於一些與工廠性質雷同的特殊的事件應該需要納入辨識利害關係人的投入,用以辨識公司內外部的利害關係人,內部可能為所屬部門員工、外部可能為社區群眾。

3‭.‬ 組織流程資產

a‭.‬ 利害關係人登錄表範例
b‭.‬ 之前的經驗學習表
由於之前可能沒有相關的表格,所以可能由之前的一些發生的經驗記錄,該記錄可能來自於E-mail、勞工安全衛生委員會記錄、結案報告書、、等記錄都可作為辨識利害關係人的投入
c‭.‬ 之前的利害關係人登錄表

C:工具技術(TT)

1‭.‬ 利害關係人分析
利害關係人分析是以一個系統化的方性進行定性與定量資訊的工具,目的是要決定出哪些利害關係人的利一需要納入考量,並與工作作業環境監測目的相連接,透過此方法亦可建立利害關係人的聯盟或夥伴關係,強化成功的機率,而辨識利害關係人可以區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鑒別、排序、管理。
1.1鑒別所有利害關係人
應該要辨識出所有相關的利害關係人和所屬的部門、角色、關切事項、需求期望、教育水平、影響程度,整體來說關鍵的利害關係人容易被鑒別出來,但為了要將其他潛在的利害關係人辨別出來可以透過訪談來鑒別出來。
1.2排序利害關係人
透過1.1的鑒別所有利害關係人後,我們需要依照每個利害關係人進行分級與排序,目的是要有效的管理與溝通,而分級的依據可以利用以下四種網格模式進行分類。

a‭.‬ 權力(權限)‭/‬利益(關切)網格模式
係指利害關係人對於作業環境監測作業結果影響的權限和關切程度進行分級。
b‭.‬ 權力(權限)‭/‬影響力(參與度)網格模式
係指利害關係人對於作業環境監測作業中權限大小和積極參與的程度進行分級。
c‭.‬ 影響力(參與度)‭/‬衝擊(變更能力)網格模式
係指利害關係人對於作業環境監測作業積極參與的程度和他們可能導致規劃或執行時產生的變更衝擊程度進行分級。
d‭.‬ 特點模式(權力‭/‬急迫性‭/‬正當性)
依據利害關係人的權力(貫徹實施的能力)、急迫性和正當性(適當性)進行分類。

1.3規劃管理利害關係人
在1.2排序利害關係人之後,要評估各種狀況下,關鍵的利害關係人可能的反應,以利後續進行規劃如何影響利害關係人,回應利害關係人的的反應,從其中增強他們對於作業環境監測作業的支持度,希望能由中立轉為支持,由反對轉為中立,以減輕作業前中後的衝擊程度。
2‭.‬ 專家判斷
為確保能完整辨識利害關係人,應尋找工廠內曾從事或者具被相關能力的人員,而專家判斷可以透過訪談或小組討論而成,比如:

a‭.‬ 高階主管
b‭.‬ 相關單位主管:工安部、採購部門、生產部門
c‭.‬ 上次實施的相關人員:工安同仁、生產人員、採樣機構

3‭.‬ 會議
透過會議討論可以篩選出關鍵的利害關係人或了解利害關係人,而會議可能形式為勞工安全衛生委員會、跨部門週會中提出。

D產出(O)

1‭.‬ 利害關係人登錄表
利害關係人登錄表應該包含已被辨識出的利害關係人的資訊,資訊內容應該包含四大內容分別為:識別資訊、評量資訊、利害關係人類別、管理策略
a.‬ 識別資訊:工號、姓名、職稱、地點、角色或負責事項
b.‬ 評量資訊:需求期望、潛在影響程度、最大影響程度
c.‬ 利害關係人類別:內部、外部、領導者、支持者、中立或、抗拒者或不知
d.‬ 管理策略:參與、合作、監督、防範、迴避

三、結語

我們常常在說我們職安人做工作是做功德的,這言外之意也代表了一件事情,你的工作沒有被你所服務的人所認同,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與支持你做這件事情,所以我們更需要進行溝通,而這次在作業前的工作可謂是向上管理與平行溝通管理的起頭,這些正是廠區內的職業衛生人員所欠缺的知識手法,希望能透過這樣的一個管理方法論激發出更多的發想,也期許能帶給工廠內相關從業人員能有一個規則可循,期許能讓工廠能投入適當的人力與金錢,提昇工作者的職業衛生環境。

文末語
未來會持續完成接下來相關的文章,也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給在職場上的職安人對於作業環境監測的準備能有新的見解跟想法,對於文章中的內容如果有任不清楚或是想法,歡迎在下方留言給我們。

如果需要私下進行相關諮詢,歡迎透過下方的『加入好友』與我們連絡

其他任何商業邀約或是服務需求請Email:info@hbesh.net 我們會有專人跟您聯繫

[/et_pb_text][/et_pb_column][/et_pb_row][/et_pb_section]

發表留言

購物車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